查看原文
其他

持续减持美债,日本也想“去美元”吗?

张元 东方新报 2021-07-12

过去一段时间,超50个国家减持美元资产或在外贸结算中美元占比下降,日本也是其中之一。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,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的日本连续两个月减持,且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在最近8个月内7次出现下降。截至3月,日本持有美国国债总额为1.24万亿美元,其所持美国国债占美国政府整体债务比例徘徊在历史低位。





正当俄罗斯、法国等国高调“去美元”之时,日本罕见地持续减持美债,引起外界猜测,不少人认为日本也在悄然推动“去美元化”。很多国家都在“去美元”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


一是为摆脱美国经济控制,或在经济上与美国进行对抗而主动“去美元”,比如法国、德国和俄罗斯。特朗普担任总统后,美欧经济关系恶化,美国宣布对欧洲输美钢铝制品加征关税,双方又在北溪-2天然气管道项目、数字税等方面发生争执。俄罗斯遭到美国制裁,致使外资抽离压力加大,让本就增长乏力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,卢布持续贬值。法、德、俄等国除减持美元资产外,外贸结算中美元占比也在下降。为了绕开美元主导的SWIFT国际支付体系,俄罗斯还打算建立数字卢布支付系统来取代SWIFT体系。


二是因贸易增长放缓或停滞,导致美元在外贸结算中占比自然下降。疫情导致全球贸易受阻,美国经济又在疫情冲击下陷入衰退,导致美国与传统贸易伙伴间的贸易额下滑。日本过去一年对美国的进出口出现下滑,对中国的进出口迅速恢复并持续增长,日本对华贸易在外贸中的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,受此影响,日本外贸结算中的美元占比开始下降。


三是为调整外储结构或获取资金而抛售美元资产。为了支撑经济增长,美联储实施“无上限”量化宽松,这样的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出口的同时,也造成了美元贬值。日本、中国、沙特等国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,为防止美元贬值损害自身经济利益,这些国家也有必要用更保值的资产来取代所持有的美元资产,日本在抛售美债的同时,不断增加黄金储备。疫情给各国都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,一些国家因急需资金,也选择用抛售美债的方法来获取资金。





不难看出,日本的“去美元”只是为了应对疫情期间的经济环境变化,与欧、俄的主动“去美元”是不同的。日本曾尝试过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,上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,“日本制造”畅销全球,成为贸易大国后,日本开始着力提升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,还有人提出了在亚洲构建“日元区”的设想。但因《广场协议》,日元迅速升值,日本出口增速下滑,资产价格虚高,到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。


美国主导《广场协议》,目的在于稳定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,“布雷顿森林体系”终结后,美元汇率长期偏高,导致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,因此美国要求西德、日本等国推动本币升值。这一协议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从固定汇率走向浮动汇率的重要一步,也让全球货币体系稳定性增强。可日元升值过快,远远超乎日本政府和企业的预想,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,也让构建“日元区”的设想化为泡影。





英国曾在维多利亚时代成为全球经济霸主,英镑也成为“世界货币”,经过两次世界大战,英国国力严重受损,从全球最大债权国变成债务国,工业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和殖民体系崩溃,又让英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比迅速下滑,最终英镑的地位被美元取代。尽管美国经济因疫情而陷入困境,贸易额下滑和对俄罗斯、伊朗等国实行“美元封锁”政策,导致美元在很多国家的外贸结算中的占比下降,但美国并未像二战后的英国那样元气大伤。目前,美国经济已走上恢复轨道,而美国在战后主导构建了货币和支付体系也保持着稳定运作。这样的情况下,日本不会冒险与美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发生对抗,更不可能追随欧俄实施“去美元”。


日本不会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争夺优势地位而主动挑战美元,但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却可更加积极有为。疫情期间,亚洲因防疫效果较好而经济获得较快恢复,亚洲区域内部产业链整合加速,越南等国将贸易重点从欧美转向邻国,日本对亚洲贸易的增速也明显超过了对欧美贸易。这样的背景下,日本应通过扩大本币互换等方式,加强与亚洲各国的货币合作,这样既能强化日本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,提升日元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,也能在全球货币环境不确定性大增的情况下,帮助日本提升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。

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